返回首页

请问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依据是什么

来源:www.lkmw.com   时间:2022-08-12 11:26   点击:176  编辑:程全   手机版

(一)理论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一文指出:要充分发挥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专题博物馆或展示中心;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这样看来,档案馆似乎没有被包括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单位里,没有了开展工作的可能性;博物馆,图书馆才是保护工作的主要力量。
但《意见》又指出:要广泛吸纳有关学术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档案馆是国家文化事业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职责,也有能力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去。
(二)实践依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
一方面,各地档案馆保存有珍贵的历史档案,其中就包含了不少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上海市艺术档案馆所收集和保存的上海昆曲、沪剧、京剧和越剧戏曲艺术的档案资料;云贵川等地的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及地方特色档案等。有不少地方档案馆正在筹备建立基于馆藏档案和资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
另一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必须要有相关资料的支持,包括:传承人的资料、文化空间的资料、技艺或节庆、仪式的资料等,基于此,各地相关部门正在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调查、登记、录像、建档,并按照全国统一编码进行登记进行分级建档的工作;
其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档工作就是在确认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登记、分析、分类、整理、编目等手段,建立一套与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各种材料的完整的档案,再选定有关机构妥善保存并合理利用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不难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档案工作有很多交叉重叠之处。在多年的实践中,档案馆在建档方面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工作方法和标准,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知识精通,业务水平过硬的工作人员。档案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档案馆的支持。档案馆应该、也能够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中去,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技术特长,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如果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不把这文化传承下去,触犯法律吗?

不触犯法律,至少现行法律没有要求一个人必须把自己所会的技术、文化知识等强行传承给他人,他有传或不传的权利,他人只有学和不学的权利,这是他的自由权。但可能会受到道德的谴责。

如何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 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求知、求新、求乐、求美”的价值取向。群众文化的群众性、自我性决定了它的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但这不并是说可以任由其发展,不受法律和社会道德的约束。笔者认为,既不能在价值取向方面赋予更多的道德要求,又不能使之偏离社会公德之外,应当倡导“求知、求新、求乐、求美”的价值取向。鼓励群众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传播知识、传播文明;鼓励创新,紧跟时代发展,以新的形式、新的内容,带给人一种新的感受;发挥群众文化愉悦身心的功能,使人们通过群众文化活动获得心灵上的快乐;传播正确的审美观,以优美的形象、优美的旋律带给人们美的熏陶。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坚守道德底线,弘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以优秀的群众文化产品,塑造健康向上的群众精神,使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建设队伍中来。
2. 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功能。我们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展演和传承等活动实现的。非物质文化的展演就是把教育贯穿在了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教导感化、规范群众行为的目的。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又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体和载体。内容丰富、门类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是通过有审美价值的、高雅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展示的,其宣传教育效果是十分巨大的。如二人台《秀姑劝夫》,以“寓教于乐”的小戏形式,把“教”与“乐”的内在联系功能充分发挥了出来,实现了“乐”中有“教”,“教”在“乐”中的育人目的,使大多群众感悟了一些人生的哲理,陶冶了情操,深化了涵养,坚强了意志。在潜移默化中使美的道德观念在群众心目中建立并得到不断强化,从而陶冶了群众的身心。
3. 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自我性,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群众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是其重要的特征。群众文化的发源在于生产劳动之余丰富自我精神生活,因此,自主创作、自我欣赏、自觉传播是其发展的原动力。自我调节、自我完善是其发展过程。消除身心疲劳、获取自身满足和快乐是其活动的终极目标。笔者认为,群众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群众的自我性,如广泛的基础性。群众除了物质生活需要之外,都有精神生活需要,这是群众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基础。再如还有现实的社会需要性。文化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群众文化的存在,才使得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其三是具有鲜明的公益性。群众文化是自娱自乐性的,创作者、表演者、组织者、观赏者,都把自我满足、自我愉悦作为最根本的参与目的。因此,群众文化建设应该本着这样的原则进行。同时,要着力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非物质文化大多有着家庭特色,应该大力发挥其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凝聚作用,从而使群众文化建设真正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