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为什么说阳江地区以客家文化为主流?

来源:www.lkmw.com   时间:2022-06-05 07:51   点击:196  编辑:袁杰   手机版

阳江户籍301万人口地区里面,江城区没有原居民讲客家话!阳东区少量,顶多几千人讲客家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阳西县只有三个镇,其中以两个镇为主,塘口镇,新圩镇,三镇加起来讲客家话的人口4万左右!阳春市讲客家话的比较多,讲客家话人口约35万——50万左右,但是阳春市户籍人口120万,客家话在阳春市都没有成为主流,在阳江地区怎么可能成为主流。

阳江地区里面,江城区原居民讲阳江话(广府),阳东区讲阳江话(广府),阳西县讲阳江话(广府)少量闽南语(约两万人)少量客家话(约四万人),阳春市讲阳春白话(广府),客家话不多,少量少数民族,瑶族。。。

阳江地区的主流文化一直都是广府文化,从来就不是客家文化。

楼主肯定不是阳江人,也不了解阳江市,更不了解阳江市的人和事以及历史。

楼主也不是真正的客家人,起码,不是正常的客家人。

真正的客家人性格温和不张扬,不会发表这些毫无事实根据,故意授人以柄,让人批驳以换取流量,抹黑客家人形象,其心可诛。

我国有哪些民俗民风?

民间风俗:
中国传统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因而中国传统民俗既有人类民俗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特个性。分析和揭示中国传统民俗的基本特点是民俗文化研究的应有之举,其与各类具体事象的描述应是深入研究中国民俗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遗憾的是,近年来综合性的论述一直比较沉寂。本文意在引起人们对这方面研究的重视。综合考察中国民俗的传承、演变过程,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表现得十分明显。
一、原始信仰长期留存
原始信仰习俗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长期传承和流行,是中国传统民俗的一大特点。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巫术、占卜、祈禳、祭祀、禁忌等习俗不但在人们的信仰活动中集中地表现出来,而且贯穿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不必花费笔墨去叙述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巫术、祭祀仪式,只要看看人们日常生活中渗透的信仰习俗,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如在物质生产活动中,春祈、秋报、求雨、禳灾、用占卜来预测气候和年成,以及围绕农事而形成一系列的禁忌等,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业生产的传统习俗。《左传》记载:“社稷二祀,……自夏以上祀之。”[1] 《汉书·郊祀志》也记载:“郊祀社稷,所从来尚矣。”[2]可见, 对土地神和谷神的祭祀,早在不可确知的上古时代就很流行了。其后,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一系列的信仰习俗,据《礼记·月令》的记载,一年中除十一、十二月外,十个月都有“祈谷”、“命民社”、“祈来年”等固定的祭祀农业诸神的活动,实际上,许多农事节日就是由此形成的。此类农事信仰习俗在后世堪称长盛不衰,时至今日也远没有绝迹。就猎、牧、渔、林、交通、运输、贸易等行业及各项手工业而言,举行某些巫术性仪式,祭祀有关的神灵,恪守
一定的禁忌等,也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在衣食住行中,原始信仰习俗也常有反映。如造房建坟便与堪舆术紧紧连在一起,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宅地,是动工前的第一步。从破土开工到建成进宅,每个重要环节都要选择吉日良辰,整个过程有着一系列的巫术、祭祀、禁忌活动。其中,上梁仪式尤为隆重,梁上要贴“上梁大吉”、“姜太公在此”等红纸条幅;工匠登高时要唱《上梁文》,然后在梁上将馒头、散钱等抛下,以驱煞、镇鬼;有时还要在正檐下挂一面铜镜,用来照射妖邪。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