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特色农业基地的概念是什么?

来源:www.lkmw.com   时间:2021-10-09 18:22   点击:106  编辑:admin   手机版

  特色农业,就是不同于一般的农业,作为旅游观光,满足游 人求“特”的要求。特色农业的资源十分丰富,包括地方特色、产 业特色、文化特色等。例如:位于广东西部的广宁县“竹海”,就是以竹为产业特色的农业旅游基地。广宁是著名的竹乡,素有“砍 不尽的广宁竹”的说法。
  竹,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因为中国就是竹的故乡,国宝大熊猫就是以竹叶为食的。全世界有1200 多种竹,有800多种在中国分布,目前中国是全世界竹林产量最 大的国家。在广宁,当地的农民,每个人都会竹编,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些关于竹的故事,他们以竹为业,住竹楼、吃竹笋、用竹 器,平时劳动的工具大部分是竹制成的,如竹箩筐、竹担挑、竹粪箕等。
  广宁“竹海”旅游区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有浓郁产业特色的 背景下建设起来的。当游客登上观光竹楼,眺望着无边的竹海, 在微风下婆娑的竹叶翻起滚滚绿浪,听着竹子摇动时那特有的吱 嘎声,品尝着野生竹笋和竹筒饭时,饱受都市烦嚣的游客一定会 心旷神怡。

以精耕细作为特色的中国传统农业是怎么回事?

  

精耕细作乃精细的耕作,精心的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农业

科技工作者在回溯和总结我国悠久的农业历史时创用了 “精耕细作”一词。 随即毛泽东则说:“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自此,精耕细作成为中 国传统农业的代名词。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导形式,是我国 农业持续发展的灵魂。
  可以说,由于以精耕细作为特色的传统农业的发展, 才创造了我国农业的辉煌,留下了闻名于世的灿烂农业文化遗产。

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萌芽期、成型期、扩展期 和持续发展期。萌芽期始于虞、夏至春秋,这一时期,在生产工具、生产结构 等方面保留了原始农业的某些痕迹,但精耕细作技术已在孕育之中。
  与耒 耜、耦耕、井田制密切相连的沟洫农业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成型期始于战国,至南北朝,是封建地主经济制度形成和向上发展的时 期。铁犁和牛耕的推广,北方旱作农业技术体系的建立,有机肥与病虫害防 治技术的应用,是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此期孕育出像《齐民要 术》当时世界农学最高水平的专著。农业经济的中心在黄河流域。

扩展期始于隋、唐,至元代,是封建地主经济制度走向成熟的时期。农 业经济中心转移到长江以南地区。此期生产工具有了重大发展,旱田和水 田农具配套,南方水田生产技术体系日臻完善。
  作物栽培与畜禽伺养技术 有了诸多创新,唐代以养马业为骨干的大型畜牧业达到极盛。

持续发展期包括明代和鸦片战争以前的清代,封建地主经济制度活力 依然、人口急剧增长、耕地不足,人们向边疆、牧场、海涂幵垦耕地。多熟制 迅速发展,北方地区多实行两年三熟制,长江流域推广双季稻,华南和台湾 地区有一年三熟。
  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棉花、甘薯、玉米、马铃薯等引种成 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该期集农业技术大成的《农政全书》问世。

至今,以精耕细作为特色的传统农业仍然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和继承 的东西。如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提高土地利用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农业 本身的物质循环;针对各种不利自然条件的防御、抗逆技术等。
  精耕细作传 统农业也有不足,如许多落后地区和落后的技术环节,甚至有的带有迷信色 彩;由于小农经济的狭隘性和盲目性,难以更大规模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毁林造田破坏了农业生态平衡,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等。

从世界农业的发展历史和现实看,传统农业必然被现代农业所取代。
   在继承和发展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精华的基础上,必须用现代技术和现代生

产手段改造和武装我国的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