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历史有真相吗?

来源:www.lkmw.com   时间:2022-08-18 08:29   点击:57  编辑:阮贤   手机版

提问,所言非也。

历史不是杜撰的,随着时间的消逝、岁月的沉清,历史暴露的就是(事实)的真象。

首先感谢在这里我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后人在经过若干年后能不能发现历史真相,如何发现历史真相却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其一:有没有留下足够的材料是发现历史真相的先决条件。有些历史事件或者某个历史人物没有或者留下很少的材料,这样我们就很难发现其中的历史真相。比如我们至今仍然不能完全确认夏朝的存在就是一个明证。因为材料太少,无法进行足够细致的判断。

其二:有时候关于某个人或者某个历史事件留下的材料太多,且有很多是相互矛盾的,这样就为发现历史真相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戊戌变法,留下的材料很多,但是到底哪一方的材料是最可信的,现在很难判断,这样的话就很难判断出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比如光绪帝有没有给康有为发过衣带诏?比如袁世凯到底有没有告密?这些都是有待进一步考证的问题。

给你举个例子,比如三国演义,大家都知道是小说,主观色彩浓重,但是其传播太广,导致许多人就把三国演义的情节当真了。

而你说读三国志就没有主观色彩嘛?陈寿这个人本来在学界就有很多争论,但他写的三国志权威度肯定是要高于一个小说的。

而无论写史书的人如何如何,起码人家是经历过历史的,陈寿好歹是和诸葛亮,司马懿这些人同时代的,见到的听到的更多,我们这些千年后的人想了解一下历史,也只能从古人的词句之中自己琢磨。

在比如说,商王帝辛,也就是纣王,近些年来有人开始在网上说,这是一位伟大的帝王,只是在东征时被周人偷袭,最后战败。

当然,一个朝代以史书笔法贬低前朝拔高自己的正统性是正常操作,哪朝哪代不这么干?

但是网上的一些说法又全是真的吗?一些数十年前人物的史料到今天都没研究明白,纣王这样数千年前的人物能有多少真实性?

夏朝商朝的时代太过久远了,文字甚至叙述方法都和我们相差甚远,甚至许多事都是口口相传,文件留下来的也甚少,越往前的年代,其史料也只能猜测了。

再加上类似焚书坑儒,几次大规模的修书毁书,几次文明浩劫,几次黑死病那样

的末日灾害,留下的资料愈加稀少。

史官们兢兢业业,但也难免有些人阿谀奉承,齐国权臣弑王,连死三位史官就为了记下“崔杼弑庄公”,司马迁为李陵说了几句话就惨遭宫刑,这还是我们知道的,不知道的何其多,史书传承何其艰难。

而且历史上的阴谋还多,光绪身死谁都知道慈禧和袁世凯脱不了干系,斧声烛影谁都知道赵光义有嫌疑,但是最终历史会被有心人掩埋,就给我们的到底还是猜疑。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在解答能够帮助大家。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在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个话题。

唐玄宗天宝年间爆发的“安史之乱”究竟是怎么回事?

公元755年,安禄山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发动叛乱,从范阳率兵南下,直指唐都长安。他的叛乱得到了他的密友一一平卢兵马使史思明的支持,故称为安史之乱。

引发安史之乱的原因及经过。

1、胡人鼠辈,天生叛逆。安禄山的骨髓里就有逆反之心。安禄山,营州柳城人,是个混血胡人。胡人是指北方匈奴及蒙古高原的鲜卑、突厥、蒙古、契丹等游牧民族。封建社会里,胡人对中原大地一直虎视眈眈,从来没停止过武力骚扰。

2、错宠奸佞,养虎为患。安禄山是一个小偷出身,善于钻营投机,又是一个极其阴险狡猾的人。公元732年,安禄山偷羊被幽州节度张守珪抓获,张守珪欲将他杀死。临刑前安禄山大呼:大夫不想灭两蕃吗?为什么要乱棍打死安禄山!张守珪见他身材魁梧,胆量又大,将来可能会成就一番事业,于是,没杀他了,并任命他为捉生将,后又任营州都督、平卢军使等职。由于安禄山善于投机钻营,终于有了接触唐玄宗的机会。安禄山为了迎合唐玄宗好大喜功的心理,屡屡挑起边事,以邀功请赏,深得唐玄宗赏识。

安禄山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以谎言讨起了唐玄宗的欢心。比如:安禄山体重超常,唐玄宗打趣他说:你肚子装些什么,怎么这么大?安禄山马上回答说:我肚子中除了一颗无限忠于陛下的诚心之外,其他什么也没有。唐玄宗听了大喜。安禄山为了进一步走近玄宗,竟然认比自己年轻很多的杨贵妃为养母。安禄山每次入朝晋见,唐玄宗都要杨贵妃来作陪,还命杨氏兄弟和杨氏姐妹与安禄山约为兄弟。

3、豢养部队,起兵造反。李林甫任宰相时,安禄山自知不是其对手,不敢轻举妄动。杨国忠为相后,安禄山知道杨国忠无论威望或政治手腕都不如李林甫,于是,开始招兵买马,训练部队。公元755年,安禄山利用人民因为唐玄宗两次讨伐南诏均遭失败而对唐政府及宰相杨国忠不满的情绪,联合平卢兵马使史思明,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起兵造反。

在叛乱时期,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杀死安禄山,自立为王。安庆绪的行为引起部下不服,出现内讧,战斗力大幅下降,加之叛变本来就不得人心,各地军民奋起抵抗,至公元757年十月,唐军收复了长安和洛阳。整个安史之乱持续8年之久,直至公元763年才被彻底镇压平息。

关于“安史之乱”,有很多观点认为是由于杨国忠激化社会矛盾引起的,我看未然。杨国忠曾多次告诉唐玄宗安禄山有反叛之心,唐玄宗都不以为意,认为安禄山对自己忠心耿耿,不可能反叛。在马嵬坡,禁军首领陈玄礼将安史之乱怪罪于杨国忠,以致于射杀杨国忠,逼死杨贵妃。杨贵妃与堂兄杨国忠死得冤枉。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至唐代宗宝应二年(公元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乱。这场叛乱席卷唐朝北方,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唐朝一蹶不振,进入藩镇割据时代。

这场叛变的主角安禄山和史思明,本是胡人。由于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当时有很多胡人将领,如突厥人哥舒翰,高丽人高仙芝等,而安史二人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唐玄宗专宠杨贵妃,怠于朝政,朝廷上下开始腐败。安禄山善于谄媚,骗得了玄宗的信任。安禄山曾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拥有重兵,这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一点也不假。玄宗如此对待安禄山,可他却恩将仇报,心里想的就是如何得到大唐江山。于是在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这个野心家终于忍不住动手了。可怜玄宗皇帝信任他,起初还不相信他会叛乱。当得知安禄山攻取洛阳,直逼长安的时候,玄宗的心疼啊。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如此器重的大将会如此对待自己,我想玄宗的心当时就凉了半截。

虽然安史之乱最后平息了,但是一个辉煌的时代从此落下帷幕。曾经威震八方的大唐天子李隆基,也在儿子的软禁下孤独的了却残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