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西安碑林藏着哪些有趣的历史故事?

来源:www.lkmw.com   时间:2022-08-09 02:12   点击:281  编辑:项梵   手机版

西安碑林博物馆中,陈列着一块石碑,叫“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这块历经岁月风霜的石碑,身上隐藏的故事与其说有趣,不如说惊心动魄。从石碑的名字来看,是记述大秦景教曾经在中国流行的盛况。

大秦景教并不是中国本土宗教,它来自于古代的欧洲。那个时候它的名字叫聂斯脱利派,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由古罗马教士君士坦丁堡牧首聂斯脱利于公元428-431创立。但是这个教派挑战了基督教至高无上的教义,说圣马利亚不是耶稣之母,只是生下了耶稣,不具备神性。这种观点当然被认为是反动的,于是从基督教世界中被除名。

之后,聂斯脱利派的信徒就开始了流亡,先是到了波斯,受到了波斯国王的信赖,聂斯脱利派就此落脚,迅速发展起来,流行于中亚地区。到了公元7世纪,波斯受到阿拉伯、拜占庭与西突厥三面夹击,差点灭亡,景教不得不再次寻找栖身之地。

大唐盛世,海纳百川,聂斯脱利派慕名而来。景教碑记载,“大秦国大德阿罗本远将经像,来献上京”,也就是说一个叫阿罗本的传教士带着经书来到大唐长安,据说,这位主教气质非凡,他端庄肃穆、谦诚有礼、满腹经纶,颇有儒家风范。

唐太宗也非常高兴,以极高的外交礼仪相待,派宰相房玄龄带着迎宾队伍出西郊三十里迎接,这个规格相当于玄奘天竺取经归来的迎接仪式,说明唐太宗非常重视外国传教士的到来。

入乡随俗,阿罗本将教派名字改为景教,取“景”字光明辉煌之义。经过太宗三年的观察考核,终于允许景教在国内的自由传教。

太宗在京师长安城的义宁坊,为景教建造了专门的寺庙“波斯寺”。“波斯寺”就是“大秦寺”,唐玄宗之前,唐朝所有的景教寺庙都叫“大秦寺”,因为得知景教的老家在大秦,也即古罗马帝国,玄宗就下令改了名字。

当时,景教就像现在的神曲一样,“于诸州,各置景寺,法流十道,寺满百城”,辉煌时期,景教教徒在唐朝近20万人。如此流行,不仅是得益于官方的支持,还在于阿罗们本将景教与中国的佛教相融合与借鉴,让唐朝子民更加容易接受。当然太宗在国内提倡外国宗教,有他自己的深谋远虑,不管是外交因素还是内政稳定。

景教碑文记录了景教在唐朝150年中发生的事件,先后得到唐朝六位帝王的认可与推崇,历经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与唐德宗。

为什么现在景教在中国消失了身影?这是因为武宗会昌五年,颁布灭佛法令,景教因形式上与佛教有相似处而受到牵连,由此覆灭。此后景教的传播则无人知晓。

石碑是在唐建中时期,由传教士景净用中文和叙利亚文撰刻,朝议郎前行台州司参军吕秀岩书并题额。在明朝时期,石碑在西安出土,当时引起西方传教士巨大轰动。石碑被保存在金胜寺,同治时期,回民起义烧毁寺庙,石碑被弃置于荒野,无人问津。

后来西方人想把石碑运往欧洲,遭到中国政府的拒绝。1907年,丹麦人傅里茨·何尔谟来到中国,意图将石碑偷走,但计谋被识破。石碑免遭一场跨洋的异国之旅,万幸甚载。

曾经红极一时的大秦寺已不复当年盛况,若不是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出土,谁会把石碑与寺庙联系起来呢?若不是石碑的出土,谁又会知道基督教曾经在唐朝那么红?若不是有人来盗碑,又有什么人会去投身于研究那段失落的历史呢?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欧洲基督教盛传唐朝的唯一见证。在那个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时代,对于外国景教的接纳,让我们看到了唐朝的大国气魄与文化气度。

谢谢邀请。

作为石板书库西安碑林对于书法爱好者可为必去之地。

历史上有趣的事所知有限,听导游说过有一块刮花的石头,原是苏轼的名篇。据说是有人拓印买走之后故意破坏的,为的是让手中的拓印版更有价值。故事真伪无从验证。

倒是有一件前几年的事算是有趣。

话说有一只橘猫因爱好书法流浪到西安碑林,碑林的工作人员见其日夜观瞻碑帖便悉心照料。时间一长,橘猫在此安了家,并有了大家庭,同时经常与儿女和友猫交流读帖心得。某日,一游客小孩在游玩中试图逗乳猫被母猫抓伤。游客投诉,引发了是否驱逐猫群的社会热议。

此事件一出让古朴庄严的碑林有了一些生气。碑林橘猫小黄也成了网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