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荆轲?

来源:www.lkmw.com   时间:2022-05-26 01:18   点击:292  编辑:冉泰   手机版

首先了解一下荆轲刺秦王这个典故:大燕,这位老北京来的土鳖,资质差,反应慢,在其他国家纷纷变法图强的时候,他仍然无动于衷,从春秋到战国,而且还混上了战国七雄的名号实属灵异事件。

虽然实力不行,但是又很想上头条,于是就想背后捅刀子,结果一时手抖,就没有然后了,这次行刺失败,给了秦王一个很好的借口,理直气壮的就把燕国给灭了。

所以在我看来,荆轲刺秦是很不明智的,直接导致了亡国,虽然早亡晚亡,早晚要亡,但是这是一个很直接的原因,可以说是提前加速了燕国的灭亡。

(1)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就一虚构的故事!讲故事看似符合情合理,其实,你稍微动动脑子,就会知道!这故事完全不符合逻辑。荆轲根本就没有机会,你在殿下跪着,敢站起来上前两步,立马格杀!地图肯定是由自己身边的赵高去取了,你要说图中隐藏有秘密,那你说,我能看懂地图。秦王生性多疑,你再找借口想上前,立马拿下。刺秦!除了政治意义外,并没有实质的意义!刺了秦!秦国就亡啦?继任秦王不就名正言顺的伐兵灭国吗?太子丹再蠢,都蠢不到这份儿上去。

历史名人如何评价刘邦项羽?

我是历史笑春风,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先说说对汉高祖刘邦的评价。在历史上,刘邦是第一个平民阶层,考自己的努力当上皇帝的人,他印证了那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他也成为无数中国人心中的偶像。

在司马迁的《史记》里面,是这样评价刘邦的一生的:“高祖初起,始自徒中。言从泗上,即号沛公。啸命豪杰,奋发材雄。彤云郁砀,素灵告丰。龙变星聚,蛇分径空。项氏主命,负约弃功。王我巴蜀,实愤于衷。三秦既北,五兵遂东。氾水即位,咸阳筑宫。威加四海,还歌大风。”

刘晔在《汉书》里的评价则是:“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

而后世的五胡十六国赵国的君主石勒说,“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对刘邦崇拜备至。

苏辙评价刘邦说:“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

宋朝著名的史学家何去非在他的《何博士备论》里则这样评价刘邦:“汉太祖挟其在己之智术,固无足以定天下而王之。然天下卒归之者,盖能收人之智而任之不疑也。”

朱元璋对刘邦更是推崇,他认为只有他和刘邦是提三尺剑取天下的布衣:“惟汉高祖皇帝除嬴平项,宽仁大度,威加海内,年开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毛主席则是这样评价刘邦的,“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 “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汉太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

而对项羽的评价则是集中在两个方向,一个是承认他的军事能力,一个是对他的政治能力不认可。

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评价他的,“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三国时候的郭嘉说,“昔项籍七十余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

诸葛亮则是这样评价项羽的:“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於东城,宗族如焚,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

朱元璋对项羽的评价则是:“项羽南面称孤,仁义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逊,济以宽仁,卒以胜之。”

这些历史上的名人对刘邦的评价综合起来就是:刘邦是一个很有能力,豁然大度的人,他能够容人用人,最后统一天下。而项羽则是军事能力很强,在战争中,所向无敌。但是,政治能力低,不是刘邦的对手,最后失败也是应得的下场。

我是历史笑春风,喜交往,爱朋友,希望能够和大家共享历史的乐趣。欢迎关注我和我的文章,多提宝贵意见。

(1)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两位豪杰,命运不同,何以至此?且看世人评说。一、世人对汉高祖刘邦的评说。

1、在项羽与刘邦之间左右摇摆的魏王豹,对刘邦的评价:傲慢无礼。

魏豹:“汉王轻慢而好侮辱人,骂诸侯和近臣就像骂奴才一样,没有上下礼节。”2、后汉史学家班固的评价:缺少文化,但明达事理,喜欢谋划,能听取别人意见,平易近人。特别是对平民百姓、奴仆下人,更是一见如故,倍感亲切。

班固 :“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3、曹魏时的曹操之子曹植的评价:名声上缺失仁德,品行上不符合道义。缺少善人的美称,没有君子的风采。没有深谋远虑。但有雄才大略,开朗秉性,能任人唯贤,广采众议。

曹植:“昔汉之初兴,高祖因暴秦而起。官由亭长,始自亡徒。招集英雄,遂诛强楚。光有天下,功齐汤武。业流后嗣,诚帝王之元勋,人君之盛事也。然而名不继德,行不纯道。寡善人之美称,鲜君子之风采。惑秦宫而不出,窘项座而不起。计失乎郦生,忿过乎韩信。太公是诰,于孝违矣。败古今之大教,伤王道之实义。身没之后,崩亡之际,果令凶妇肆鸩酷之心,嬖妾被人豕之刑。亡赵幽囚,祸殃骨肉。诸吕专权,社稷几移。凡此诸事,岂非高祖寡计浅虑以致哉?然彼之雄才大略,倜傥之节,信当世至豪健壮杰士也。又其枭将皆尽忠之臣,皆古今之鲜有,历世之希睹。彼能任其才而用之,听其言而察之。故兼天下而有帝位,流巨勋而遗元功也。不然斯不免当世之妄。”4、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后赵明帝石勒的评价:钦佩之至,宁愿向其称臣。

石勒:“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5、宋文学家苏轼的评价:不嗜杀。

苏轼:“予观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者致之,其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6、同是帝王的明太祖朱元璋的评价:宽仁大度,有君临天下之德。

朱元璋:“惟汉高祖皇帝除嬴秦平项羽,宽仁大度,威加海内,开创基业四百年。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7、毛泽东的评价:刘邦出身下层,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决策正确;用人的当。

毛泽东:“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 “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二、世人对西楚霸王项羽的评价:

1、汉史学家司马迁的评价:高傲自大,居功自骄,只知耍弄小聪明,而不晓历史发展大义,不懂如何治理天下,至死都不悔悟。

司马迁:“然羽非有尺寸势力,起陇亩之中,三年,遂率领五国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2、项羽的老部下对他的评价:英勇善战,奸猾残忍。

楚国诸老将:“项羽为人僄悍滑贼,诸所过无不残灭。”

3、背叛项羽投靠刘邦的陈平对项羽的评价:恭敬爱人,待人礼貌,有功不赏,任人唯亲。

陈平:“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4、项羽的老对手刘邦的评价:不会用人。

刘邦:“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5、背叛项羽,投靠刘邦的韩信的评价:不会用人,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韩信:“项王厉声怒喝,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6、蜀国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评价:不懂仁德道义,凌辱同僚上司,暴虐下层民众。

诸葛亮:“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死於东城,宗族如焚,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

7、宋朝文学家苏洵的评价:有取得天下的才能,但没有治理的天下的谋略。

苏洵:“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8、宋朝文学家苏轼的评价:不能克制自己。

苏轼:“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9、同为帝王的明太祖朱元璋的评价:不知道实行仁义之政,高傲自大,居功自骄。

朱元璋:“项羽南面称孤,仁义不施,而自矜功伐。”10、毛泽东的评价:指出项羽战败有三个重大错误:一是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放走刘邦;二是机械遵守鸿沟协定;三是不在长安建都,而建都徐州。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